品牌宣传片
公司要闻

12月28日《苏州日报》300余电车司机“苏州造”看点在哪儿

作者: 日期:2015-12-29 浏览:804


电车,对不少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事实上,就连很多苏州本地人,很可能也未必乘坐过电车。但是,苏州的电车产业确实表现不俗。譬如目前,南京、淮安、青岛三个城市的60多名有轨电车学员正在苏州有轨电车基地接受培训。另据统计,苏州已经向全国各地培养输送了300多名优秀人才。而去年底,苏州“私人订制”埃塞俄比亚电车司机的新闻,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培训电车司机仅是苏州电车产业链的一环,其背后雄厚的产业链支撑更加值得关注。

苏州的轨道交通产业起步之初,相比其他地方并没有太多优势。苏州南车轨道交通车辆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当年底开建全国第一个有轨电车生产基地。但是,在产业规划、布局时,苏州并没有满足于“自产自销”水平,而是充分抓住“先人一步”的时间差,高起点谋划好产业链打造方面的“快人一拍”。一方面抓好轨道交通建设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另一方面围绕有轨电车1号线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搭建轨道交通产业平台。在产业的前端布局了设计公司、咨询等产业,中端引进车辆制造、轨道建设等产业,末端逐步引进了综合维修、技术外包服务、联调联试等产业。2014年12月,中亿丰(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与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签订的入驻协议,更应当是一个里程碑。从此,苏州高新有轨电车咨询公司与其他企业组成了有轨电车产业联合体,搭建有轨电车建设为主的轨道交通发展平台,联合对外提供轨道交通投融资、设计研发、建设、咨询、培训及运营等全过程专业服务。

苏州轨道交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整个过程时间不长,但脉络清晰,业绩不凡。尤其是在其产业培育过程中,从着眼产业集聚到专注全产业链的打造,突出前端、后端的拓展与延伸,注重融资、咨询、设计研发、培训及运营等传统薄弱环节的“补链”;从通常的“小打小闹”“量态扩张”,到注重在全国、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资源,产业链中不乏世界一流轨道交通生产研发企业的身影;从传统的专注于“卖产品”,到转而注重“卖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形成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这些对苏州各地培育、壮大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应当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苏报评论员吴湘人